父亲是重视教育的儒将
“我父亲18岁就参加广西学生军,一直打到武汉,参加武昌起义。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谈起父亲的戎马生涯时,白先勇显得十分自豪,“我父亲打仗的特点是以少击众、以弱胜强。”抗日期间,白崇禧奔驰沙场,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昆仑关之役”、“长沙第一、二、三次会战”等等,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中,尤其以1938年“台儿庄大捷”至为关键。但记者提到电影《台儿庄大战》时,白先勇笑称其中饰演白崇禧的演员形象和自己父亲相差太远,“我父亲是个气度非凡的将领,不是影片中的那个唯唯诺诺的‘跟班’。”他还开玩笑地说,“依我看,陈宝国演我父亲最合适,他挺有军人的风范。”
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不仅在军事方面有过人之处,而且很有学问,所以在白先勇眼中,父亲是位“儒将”。他说:“我父亲小时候书就念得很好,古文功底很深厚。他对老师特别敬重,常常会办谢师宴。”据白先勇介绍,白崇禧一生都对教育十分重视。在大陆时,他捐建过不少小学,在台湾时,还曾建议当时主管教育的陈诚将台南工学院进行“升级”。白先勇说,父亲总想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所以才特别关心教育。
蒋介石派人下毒是谣传
在采访中,白先勇还谈到父亲和蒋介石的关系,“我父亲和蒋介石的关系,一共四十年。的确,蒋很倚重他,尤其是在北伐、抗战的时候,可是很重要的时候蒋又没听他的话,他们两个人有分,有合,有亲,有疏,非常复杂。蒋对于我父亲的军事才能是赏识的,否则他不会在北伐时是蒋的参谋长,抗战时是他的副参谋总长,国共内战时是国防部长,都是他的最高军事幕僚长。可是,自古以来双雄不能并立,我父亲的个性也是很强的人,而且他常常犯颜直谏,忠言逆耳,很多他讲的话蒋没有听。”
对于“蒋介石派人下毒杀害白崇禧”的说法,白先勇认为这纯属是谣言。他向记者说了三点理由,“第一,散播这个谣言的人叫谷正文,他自称是蒋介石安排的监控我父亲的小组成员,但事实上那个小组根本就没这个人,而且他也没机会见到蒋介石。第二,当时父亲在台湾时没有实权的,蒋没理由杀他。第三,我父亲是在美国受过勋章的,就国际影响而言,蒋也不会杀他。”
自己爱昆曲父亲看京剧
除了作家的头衔外,白先勇还因其对昆曲推广的杰出贡献被人们称为“昆曲义工”。他告诉记者,自己对昆曲深厚的感情并不是在父亲影响下形成的,“因为昆曲的节奏相对较慢,父亲平时一般没空看。他有时会看看京剧。”
白先勇认为,昆曲是门了不起的艺术,“一开始我立志要推广昆曲,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有衰微的迹象,我想拯救它。”白先勇还谈到自己近年来奔走于大陆和台湾高校,积极举办昆曲讲座。
他透露,此次出版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精选珍贵照片500余幅,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其中一半是家族所藏,诸多历史关键时刻在其中都有见证。“为了把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说清楚,我花费了大量时间查阅史料,很多图注只有短短几句,却花了几天时间才写成。”整个图传分两卷,上卷《父亲与民国》,涵盖北伐、抗战、抗战胜利与国共内战,大约自1927年至1949年,记录白崇禧前半生的军政活动;下卷《台湾岁月》,包括白崇禧在台湾17年的生活点滴。全书还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比如渡江战前他促请蒋介石下野的《亥敬》与《亥全》电报、1956年5月2日写给蒋介石的密函,等等。(记者 蔡震 实习生 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