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苏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繁體版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过世,他与江苏曾有这些缘分…

2019-01-25 08:35:00
来源:荔枝网综合

  据台湾媒体消息,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 

  年仅65岁昨天上午他还在发微博

  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的最后一条微博

  在22日,林清玄发布了最后一条微博,称“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不成想却成绝唱。

  与江苏结缘已久,盘点林清玄的“江苏足迹”

  阅读林清玄,曾是非常时尚且流行的事情。他的文章飘逸潇洒,曾迷倒过多少文艺青年。而他与江苏,结缘已久。生前,无锡、苏州、扬州等地,都有他的足迹。

  两个月前他来无锡,留下这些字……

  林清玄曾多次来无锡,每次来,他总会慷慨地送上他精心炼制的“心灵鸡精”。

  最近一次是2018年11月,他为无锡图书中心欣然题词:“以书为友天长地久”。

  11月4日至11月14日,林老在江浙地区进行为期10天的巡回主题演讲——暨《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新书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地址跨越江浙五个市区,涉及多所学校和多个文化场所,无锡他留足了三天。

  手机上跳出林清玄去世的消息,无锡新华书店负责人黄茗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就在去年11月,她刚刚接待过林清玄和他的夫人,他们夫妻俩手挽手散步的背影在她的脑海中无比清晰。黄茗磬回忆,林清玄告诉她,他这次的江苏行去了很多城市,但唯独在无锡的三天最开心,因为他走进了两所学校,跟年轻的心灵进行了碰撞与思想的传递,与他们分享向美、向善,告诉学子们读书的重要。

  

  一袭黑衣、一脸质朴、一席轻语,那位邻家好脾气的长者又来温暖人心了。林清玄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作家,后又当了十年记者。从小学三年级起,他便养成了每天写作的习惯,他也因此成为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创下了18篇文章入选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纪录。

  林清玄爱苏轼也爱金庸,他喜欢简洁、可理解、有境界,充满了生活性的文字,认为越简朴的文字越有力量。而这些,也正是林清玄作品的特质。人们喜欢把给人温暖、充满智慧的文字比作“心灵鸡汤”,林清玄笑言,自己的作品肯定比“鸡汤”更好,应该是“鸡精”。

 

  做个有趣且浪漫的人

  林清玄曾说,大家皆想成为有趣的人,他何尝不是?“现在,我把我的帽子摘下来,是为了让大家欣赏我的英俊;我特意要求把座椅放在讲台前面,是为了让大家欣赏我的潇洒;刚刚大家齐声朗读我的作品,我听了感动不已,认为写得真是太好了!”这是11月13日下午,林清玄做客无锡辅仁高中演讲前的开场白。 

  赠辅仁中学一百年

  他为该校锺书文学社题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与妙手人间处处有”。一个有趣之人才会有如此妙语。林清玄也很浪漫,正如他所说,浪漫就是要“浪费”一些时间,慢慢去做一些事情。林清玄喜欢江南的好风好水,尤爱无锡城区和宜兴。此行尽管很紧,但他也能和夫人忙中寻静,喝茶、聊天、逛钱锺书故居,赏无锡风景。 

  赠锺书文学社

  在林清玄看来,现代社会很多人活得匆忙却不知孰轻孰重,有些看似重要的事其实并不重要。就拿孩子考试来说,是否第一名不重要,孩子是否快乐、有趣、懂得爱,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品质才是重要的。他建议,大人不要为孩子读书设限,他读书也很杂。人们需要的是关照内心,寻找人生真正的价值。对于“低头族”越来越多,林清玄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至今写作不用电脑,至今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他喜欢晚饭后散步,看星星、看月亮,会被路边的小草、野花所吸引,会用力抱一抱大树。而这是对着屏幕无论如何不会有的体验。于年轻人而言,林清玄觉得要有浪漫精神,有理想去追求,保持一颗纯情的心,这才是生命里重要的事。

  “网上语录一半不是我说的”

  林清玄5岁时,家里终于装上了电灯。每晚,18个兄弟姐妹会围着一个电灯泡读书。阅读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林清玄他们18个兄弟姐妹都考上了大学。林清玄珍视阅读和写作,他希望用文字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林清玄至今出了298部书,但他认为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所以他还会继续写。林清玄透露,他会同时写十本书,写累了就换一本,十本书哪本先写完就先出版哪本,所以他才这么多产。

  那么网上流传的“林清玄经典语录”都是假的吗?林清玄解释,几乎一半并非他的话,这也是他出版该书的初衷,把真正他的话摘录出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读到他的思想和态度,一起成长。当下,或许人人都值得读一读《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喜欢苏式园林里的慢调生活,他说苏州是“天马”的故乡

    烟雨江南,绚丽春天,美丽浪漫情怀在心中生根发芽,感动了林清玄。

  在苏州,他喜欢马路边怒放的花花,喜欢小桥流水、石板小巷的静谧,喜欢喝茶、听评弹的舒缓生活,更喜欢人文气息浓厚的园林。海峡两岸未开通时,他曾特地去美国寻觅苏州园林的踪影。园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非常细微的东西,他都会心生感慨。他说:“倘若心中有一只天马在空中飞翔,它要寻找故乡,大概会在苏州的园林降落。这里是最适合它生活的故乡。”

  静思书轩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轻步迈进大门,一阵欢愉的笑声从右手边的房间内传出来。从敞开的窗口悄然探头,十几人围坐在一条长木桌前,微笑着侧耳倾听。说话者是一位长者,一袭布衣,面容清瘦,神采飞扬,长发飘洒及肩。这就是林清玄先生了。

  三次登临“扬州讲坛”,留下这些话语……

 

  很多扬州人知道林清玄,一开始肯定是由书结缘,而更多的扬州人见到林清玄,一定是在扬州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他多次来到扬州,2008年、2015年以及2017年,林清玄先后三次登临“扬州讲坛”,他教人要以欢喜心生活,他也坦诚相告自己的成长之路。他曾说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要保持向前的姿势。斯人已逝,其言长存。

  时间:2006年4月16日

  主题:45岁才能找到“最正确”的人

  在那场文化对话中,林清玄说自己有着独到的爱情观,一个人在20岁的时候,成熟只在生理。此时找与之匹配的另一半,大概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合格;35岁的时候,情感与心理都已成熟,这时他的选择范围变小,婚姻犯错率会降低很多;而到了45岁,灵性与智慧同时成熟,这时才能找到最正确的那个人。

  林清玄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小孩从小立志娶一个完美的女人为妻,于是开始踏上漫漫旅行之路,但是60年后还没有找到,于是有个年轻人问他:“老先生,难道你60年来都没有找到完美的女人吗?”他说,其实在他三十几岁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完美的女人,但是对方也想找一个完美的男人,所以错过了。

  林清玄认为自己也不是一个完人,只是想达到相对完美的境界。他说,生命里很多事情是不可确定的,但是只有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在交叉路口、转弯处作出好的选择。同时,他笑言:“不管多大找伴侣,你们一定要在感情、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上同步成长,这样才不会产生落差,才能过比较幸福快乐的生活!”

  时间:2008年7月19日

  主题:最后一刻保持向前的姿势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要开心,首先要有超越心,不断超越自我。追求物质和世俗的享受并没有什么错误,凡是人都会去追求,但是到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物质和世俗的享受并不能给你带来开心和快乐。这时候,你就会进入第二个层次,就是文明与文化的追求,希望挂几幅画,陶冶情操,随后还能进入第三个层次,就是灵性的层次,精神的层次。 当一个人站在人生的灵性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挫折和困顿就很简单,也就可以化解了。

  不断保持超越的心,你的心就打开了。每一天的生活还是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还要有承担的心。承担的心就是活在眼前的心。还要有一颗转化的心,大部分人的一生一半是负面的情绪,一半是正面的情绪。那么,什么样的人会活得很开心呢?那就是把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情绪。每次在悲伤、痛苦的时候,很快结束它,剪短它,珍藏幸福的时刻,这样,你就会快乐。当然,还要有融入心。一开始人与世界是对立的,慢慢地人与世界和谐了,最后进入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很高的境界。

  有了超越心、转化心、承担心,生活很容易处在一个积极的、柔软的状态。以人为基础,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最后彻底的觉悟,就没有什么烦恼,没有什么苦恼,每天都充满力量,充满着快乐,充满着期待。这样人生会一直往前走,走到人生的最后一刻。即使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我们都要保持着向前的姿势。常常提醒自己不断地往前走,为什么?因为将来还有更好的世界,还有更好的时间等待着你。

  时间:2015年9月26日

  主题:教人活在当下,欢喜心过生活

  林清玄介绍,自己出生在高雄一个非常偏远的乡下,是个大家族,家里18个孩子,自己排行12。出生的时候没哭,据说还带着神秘的微笑。爸爸取名“清怪”。后来改为“清奇”。在报户口的过程中,受人启示,改为“清玄”。很多人以为“清玄”是笔名,其实不是。

  家里穷苦,8岁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一本书,读了很感动,立志成为作家。爸爸问作家是做什么?林清玄就说写字,人家就给钱。爸爸说傻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后来,林清玄写了200多本书。

  14岁时,林清玄在家里坐不住,要离开家乡。妈妈给他一个黑色的瓶子,里面有三样东西:泥土、井水、香灰。妈妈说,离开家乡,就会水土不服,带着这些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乡。

  林清玄一度觉得,成功就是变成有钱有名有影响力的人。三十岁他就被认为是很成功的人。当时他做了台湾最大报社总编辑,在电视台、电台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台湾当时选最成功的十名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他在列。

  成功带给林清玄的却是苦恼和忙碌以及负面的事情。一天,他在报馆等待看小样,忽然看到一本书,有关印度哲学很重要的书。书的第一句话就打中他:“一个人到了三十岁时,要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觉悟。如果不这样,就是一步一步在走向死亡的道路”。

  什么叫“觉悟”,其实是从佛学来的,学习看见自己的心,就是觉悟。他要到山上闭关思考,带着书上山。每天早上打坐,阅读经文,一共读了2000多部经文。经过3年多非常努力的修行才明白,真正的觉悟来自内心的革命。

  林清玄说,大家要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你就会忘记过去的痛苦和未来的烦恼。很少人知道当下是什么。禅宗的祖师说: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可是,一般人吃饭时百种需索,睡觉时千般计较,没有办法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在生活中,不会心烦意乱。要快乐,保持欢喜的心。

  时间:2017年12月2日

  主题:展望扬州讲坛未来

  2017年,扬州讲坛迈入第十个年头。林清玄、翁振进、赖永海、李涛等人,围绕“扬州讲坛十年”的主题,侃侃而谈。

  林清玄说,来到扬州好像来到故乡。自己皈依星云大师超过50年,早就习惯了星云大师的扬州话。年轻时家里种了龙眼,背了一些去佛光山。开始放下龙眼就准备走了,慈容法师问他,你要不要拜师。林清玄看了一下,那位正在收徒的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是自己师父,师父让自己去哪里,他就去哪里。林清玄常说他有两个父亲,一个是生父,一个是星云大师。当年,林清玄家里很穷,很小就离开家乡。师父说,富人的家在高楼大厦,穷人的家在远方。当时内心就有热流,从那时开始,到处都是家乡。每次自己准备放弃时,就会想到星云大师的发心和努力。

  林清玄说,自己在大陆走过几百个城市,举办过很多场演讲,连1毛钱的演讲费都没有拿。他在大陆出了100多本书,拿到的版税用来修建希望小学,捐赠穷苦学生等。师父要成立国际佛光会,让他演讲筹款,跑了很多城市。师父召见他,他前往,远远看到师父站在寺院的门口,满头大汗,自己看到之后很受感动,立刻跪倒在地,师父真是伟大而谦卑。扬州讲坛十周年,就是希望创造“真善美圣”的世界。世界只有越来越开阔,才能越来越升华。

  当时,林清玄在展望未来时,希望扬州讲坛以后迎来更开阔的未来,更国际化、更科技、更先进,让大家每一次来听都是一次洗礼。站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扬州讲坛变得更加国际化。

  关于品茶、交友、写作,一生浪漫的他这样说

  说茶事

  品茶,不在于茶,而是气氛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林清玄亦然。除了写作、学佛,品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晨写作,上午会客,下午品茶,傍晚散步。高山茶、乌龙茶、普洱、龙井、碧螺春……茶换了一杯又一杯,好与坏,他并不去评判,却十分在意喝茶的气氛。恬淡芬芳里,满是人生真谛。于是,便有了《平常茶非常道》。

  虽也喜饮酒,并把茶与酒皆视为更深刻友情而存在的,但林清玄认为二者意境大不相同。“茶让你清明,酒让你晕眩。喝茶的时候你的细胞越来越小,喝酒的时候你的细胞越来越大。所以,喝茶的人都是彬彬有礼,喝酒的人多狂放不羁。”

  台湾的家中,专门有一间房用来藏茶。春茶上市之日,也是他出门寻茶之时。三个冰箱被茶装满后,搬把椅子坐在冰箱前,他开心得宛如孩童:“啊,真幸福。今年的茶都有了。”其实,冰箱中的茶只为当年品饮。那些存放在陶罐或瓷罐中的茶,才是他收藏的。但凡有朋友送茶,他多半会放进罐中,并在罐子上写下朋友的名字。每次看到这些茶,便会想起送茶的朋友。根据储存时间的长短,茶还有各自的名字,“七年之痒”是一罐被他储存了七年的茶;而有一罐普洱茶的名字叫“不惑”,已被收藏40年。他要等到50年的时候,为其改名叫“知天命”。

  论朋友

  古龙豪爽,三毛浪漫,李敖博学

  说及朋友,李敖、三毛、古龙等都可谓是林清玄的旧知故交。文人相处,难免会制造出一些奇闻趣事。

  林清玄在台湾一家报社任主编时,常向古龙催稿,嗜酒如命的古龙说:“你不陪我喝酒,我就不给你写稿。”如此,好几年,林清玄每个礼拜都要和古龙在酒台上醉眼相对,甚至创造了干“盆”的壮举。

  三毛与林清玄是几乎每月都要碰面的好友。三毛曾经因为要去加拿大定居,而决定把房子卖给林清玄。但临到签约,她突然说房子不卖了,原因是“家中种植的柠檬花开了”。林清玄没有介意,他知晓三毛是一个浪漫的女子,也是一个不会说谎的人。

  与李敖的交情始于其入狱时。时在报社供职的林清玄,曾力排众议在报上撰文《我所认识的李敖》声援他,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了李敖。李敖出狱后,林清玄又在报纸上为他开专栏,使李敖的才华得以充分的施展和发挥。有一次去李敖家做客,林清玄发现李敖将自己开给他的稿费单都裱糊在墙上,从未领过。李敖说:“你们开给我的稿费远不及我的文章价值高,所以我拒绝领取。”回去后,林清玄将这件事报告给了报社的老板,于是老板一次性开给李敖200万稿酬。

  言写作

  不关心书卖得好坏,更看重人生见解是否更深刻

  实际上,“林清玄”不是他的笔名,而是真名。这,多少让人十分意外。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30岁前拿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直至召开记者会宣布不再参赛。有谁能想到,这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才子,当年在说出自己的愿望时,引来的是众人捧腹大笑和父亲的一记耳光。

  他从来不认可自己是天才的说法。为了练习,年少的他从小学会在散步中思考,一步步敲开写作的大门。

  写作宛如练功。为时刻保持巅峰状态,读高中时,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1000字;服兵役时,觉得该努力,每天写2000字;工作后,想着要再努力,于是每天写3000字,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