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95号江苏议事园大厦26楼邮编:210009
Copyright 2013 Taiwan of the Jiangsu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支持台湾青年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十条措施》(苏政台〔2023〕44号)、《关于开展台青电商人才培育项目试点的通知》(苏委台函〔2023〕9号)、《市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打造“电商名城”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宿政规发〔2023〕8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台青电商创业就业潜能,全力推动我市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在全市实施“百千万”台青电商人才三年培育计划。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秉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台青自愿原则,抢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新机遇,突出创新引领、夯实载体平台、优化发展环境,聚力打造平台集聚、主体云集、服务高效、链条完善的台青电商人才培育新生态。总结“台商走电商”“台青电商培训班”“台青台品优选”经验做法,推动台青电商人才培育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台湾人才集聚度,为创建国家级台湾青年电子商务人才培育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从2024年开始到2026年,培育台青电商人才不少于100人,实现带动实习就业创业1000人,辐射服务10000人;培育千万级带货台青主播30个,联动实现台青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实现台青电商人才培育成效显著增强、规模总量持续增长,服务支撑不断优化、人才质量全面提升、行业发展规范有序、赋能作用全面加强,基本建成主体高度集聚、要素高效创新、产业生态完善的台青电商人才培育发展新高地。
三、主要措施
(一)大力培养台青电商人才
1.培养直播电商人才。持续开展台湾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推广台青台胞参与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考试,采取“培训+考证”“理论+实操”“集聚+融合”相结合的模式,邀请专业培训讲师进行系统培训,组织台青观摩研学;对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500万元新增入库纳统台青电商企业,每年给予2万元资金支持。
2.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落实《中国(宿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实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计划,每年组织台青参加各类跨境电商培训10场以上、培训跨境电商人才100人次以上,培养一批精通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熟知跨境物流及海外仓储管理的台青跨境电商人才。
3.培养助农电商人才。依托“615”新型产业体系和千亿级产业攻坚,运用海峡两岸电商发展大会、两岸优势产业对接会等“2+N”对台经贸交流契机,对接更多台湾特色农产品入驻“台青台品优选”。持续用好电商直播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引入培育更多台青直播达人、电商企业,宣传推广宿迁、台湾两地农特产品。推动成立10家“两岸同耕工作室”,帮助更多“台二代、台三代”拓宽销售渠道,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乡村的台湾“新农人”。
(二)引进集聚台青电商人才
4.加强台青电商高端人才引进。支持电商企业引进和培育高端台青创业人才,支持从全国互联网100强、独角兽100强或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数字商务企业中引进台湾核心高管等高端人才来宿创办企业或开展柔性服务,对行业领先、特别优秀的台青电商人才和团队可“一事一议”给予项目支持。
5.加强紧缺急需台湾人才引进。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台青人才招聘活动,探索参与“人才招引进校园”活动,重点引进数据分析、电商运营等关键岗位人才,助力做强15条重点产业链。围绕推动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引进一批台青电商紧缺人才。
6.鼓励岛内电商人才来宿创业。用好台湾青年大学生来宿实习就业创业政策,围绕“人才台湾出、视频台湾造、商品台湾发、直播看台湾”,依托本地创业导师、宿台融合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教师等资源优势,为有意从事直播电商创业就业的台湾青年提供包含直播培训、网红孵化、带货工具、直播供应链、电商运营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引导台湾岛内电商人才来宿创新创业,帮助享受我市创业就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政策支持。
(三)优化台青电商人才发展环境
7.搭建台青电商人才载体平台。依托各类电商产业园(基地、众创空间)、在宿高校、职技院校和专业机构,建设一批台青电商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台青心家园实体化运营,为台青电商人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服务,打造台青电商人才生态服务系统。发挥台协会、台属联谊会作用,举办台青电商人才交流研讨、沙龙联谊、项目推介等活动,推进台青人才与企业、项目、资本的有效对接。
8.探索台青电商人才评价体系。推动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台青电商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根据其岗位特点,采用技能鉴定、考核考评和业绩评审等方式进行评价。建立和维护全市台青电子商务人才数据库,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形成良性的人才发展“生态圈”。
9.健全台青电商人才服务体系。组建台青电子商务专家团,为创业台青、台企提供决策咨询、品牌打造、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强金融支持电商产业发展力度,化解电商企业资金难题。鼓励台青与驻宿高校、职技院校加强合作,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专业性、复合型技能人才。举办台青电商技能大赛等专业活动,搭建综合性交流合作平台。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全市台湾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深化统筹联动,建立定期会商、协调推进机制,协调解决制约台青电商人才培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打造人才培育发展高质量的生态体系。各县区(功能区)要参照市里做法,建立相应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
(二)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市级支持台青电商人才培育专项资金统筹安排机制,扩大支持电商产业发展资金规模,支持台青电商主体培育、载体建设、人才培训等。各县区(功能区)可设立一定规模的台青电商人才专项发展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三)强化氛围营造。深入落实“五心”服务承诺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电子商务台企发展软实力。加强对成功经验的宣传引导,深入挖掘报道台青电商创业典型案例,构建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平台,不断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四)强化规范发展。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建立完善与台青电商产业特点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监管模式,维护网络交易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