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95号江苏议事园大厦26楼邮编:210009
Copyright 2013 Taiwan of the Jiangsu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四月,春风拂面,桃红柳绿。
连云港市台办组织市台属联谊会的几名代表组团赴台湾开展恳亲活动。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7天,但大家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乡情。
海州同乡会乡音未改
恳亲团一行7人,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大约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就到达了台湾桃园机场,负责接待安排的台北市文化教育交流发展协会邓先生、曹先生已经早早在机场等候。
当天,台湾的“海州同乡会”特意为我们举行了欢迎晚宴。李平荫理事长用亲切的家乡话致欢迎辞,浓浓的乡音,厚厚的情意,一下子拉近了宾主间的距离。海州同乡会是以连云港籍台胞为主组成的民间社团,在台湾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不少成员曾在台湾政界、军界、教育界等担任重要职务。长期以来,他们虽然身处他乡异地,但对家乡的感情魂牵梦绕,对亲人的思念与日俱增,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会刊《海州文献》杂志的社长梁上燕说,他们坚持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家乡建设的巨大变化,并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要常到故乡去走一走、看一看。
这次见到的海州同乡,年龄大多七八十岁了,辛子方老先生已经九十有余,但听说家乡来人,他们都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过来看一看、聊一聊。席间说的最多的是港城的变化,问得最多的是家乡的情况。都是家乡口音,要不是提醒都忘了已经跨过海峡到了异地他乡了。李平荫理事长的公子李玉龙是我们见到的年轻的同乡代表,他说,他现在主要从事两岸经贸交流,非常关心连云港的发展,很乐意像父辈一样为家乡多做实事、好事,造福桑梓。他说这话的时候我们很感动,而几位老人则频频颔首微笑。
在台北我们还见到了两位乡音未改的老人。一位是团里的江海涛的小舅爹董耀光老先生,一位是笔者的小舅爹孙士儒老先生,两人也都是八十高龄,说着一口海州本土话,都盼着再回乡看看亲朋,尝尝正宗的家乡饭菜。
上寿王建奭泼墨挥毫
这次恳亲的第二站是台中市,见一位90高龄自称“朐阳布衣”的著名书法家王建奭。
台中市位于台湾中部,是台湾第三大城市。因为气候温和,环境优美,有“宁静之都”的美称。我们在台中市全球艺术中心见到王老的时候,看不出他已是90高龄,给人的感觉是健朗和善,谈吐诙谐幽默,思维敏捷跳跃,心中似有万丈豪情。台中市政府顾问、前议员林永安介绍说,王老出生海州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喜文弄墨,后来投笔从戎,但是一直没有丢掉书法艺术的创作和传扬,他主张“古以为师,碑帖为鉴”,除真草隶篆专精以外,尤精甲骨金文。台中的一些文化古迹重修多有王大师题名,其中台中公园湖心亭百年重修,“湖心亭”三字也为王大师所题。
看到家乡来人,王老兴致极高,当市台属联谊会秘书长万林展示我们赠给他的“两岸一家亲”的书法字画时,更是情绪盎然,当场泼墨挥毫,撰字一幅:“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以互勉。他和我们相诺:为加强两岸交流,到一百岁的时候也还要努力。
屏东见眷村思亲望云
一直听说台湾的眷村,这次是实地见到了。
眷村在台湾,通常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最初只是以茅草和竹子为主要材料,因此眷村又被称为“竹篱笆”。后来竹篱笆逐渐变成了砖墙,而且随着后代纷纷走出眷村,如今这里只剩下年迈的“荣民”了。
而我们去屏东也是因为,这次团里的市台属联谊会副会长吴永贵的父亲是国民党的老兵,在回家探亲的时候,突然病故,留下了一个不是特别详尽的地址,吴会长一直想去看看。负责接待我们的台北市文教协会曹先生和欣航司机胡先生,知道这个情况后决意要满足他的心愿。屏东县在台湾的最南端,虽说有大致的方向,但因为在乡下,路不是太好找。多亏胡先生是高雄人,不仅会说当地话,且对地形也比较了解,七拐八拐问了好多乡邻,最后在一位警察的帮助下,才找到具体的地方。
一个很偏僻的乡村,铺满绿色,很安静,也没有见到什么人。在一排砖砌的平房前,见到一位姓王的女士,经她确认吴老先生生前就是住在这里的。一个典型的遗留在乡间的眷村,曾经的“荣民”大都已经故去,房子大部分都出租了,只有屋子外边的土灶台,依稀能照见当年孤寂的身影。
在屏东的眷村,老吴几乎没有说话,只是一根接一根抽着烟,我们也几乎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老吴手上的香烟在指间燃烧,烟雾慢慢的升起,一丝丝飘在那个寂静村子的上空。
花莲有玉里情归何处
再一次的寻找,是在花莲。
花莲县是台湾面积最大的县,是高山族聚集人数最多的县份。位于台湾本岛东部,花莲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县,因交通不便,而较少工业,也没有什么污染。玉里镇位于花莲县南段,来这里,是因为团里周女士的外公曾经在这里故去。
往花莲的路很长,在车上听周女士讲她外公的故事,一个当过警察的老兵,只身一人,在高雄、在花莲、最后在玉里走了。十多年前,曾接到过台湾寄来的公函,后来她外公的旧友帮着办理了相关手续。这些年她们家一直想知道这位老人生前具体的情况,特别是最后的情景。
按照当年留下的地址,车子一路奔波了几个小时,到达的时候发现这个地址是一家“荣民”医院。因为是休息天,加上没有办理有关的查询手续,“荣民”院的人婉言拒绝了查询有关个人资料的要求。失望之余,周女士就在院子里拍了不少的照片,她说带回来给家里人看看,也算是个慰藉吧。
即将离开台湾的时候,台北市经贸协会理事长刘志旋专门从外地赶回来,送行的时候他说:亲情是割不断的,永远也割不断,同祖同根,两岸就是一家亲。
(文中地名:海州——连云港市古称海州;朐阳——连云港市地名,连云港市古称朐)
作者: 谈虹 万林 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