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95号江苏议事园大厦26楼邮编:210009
Copyright 2013 Taiwan of the Jiangsu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国台湾网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8月20日讯 从2006年来到淮安投资建厂,创办淮中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台商林奕龙已经在淮安生活了十多年。在这里有事业、有房子、有家的他,笑称自己早已是“新淮安人”。他习惯了淮安的气候,喜欢淮安的文化。业余时候,他最喜欢到文庙逛一逛,淘上一两件“宝贝”,或者去位于南马厂的高尔夫球场打打球。
在淮十余载 见证淮安变化
林奕龙祖籍福建,出生在台湾金门,早年毕业于台湾中原大学土木系。从事重工钢结构产业大半辈子,朋友开玩笑,说他是一个与钢铁打交道的人。他十分清楚地记得:“1997年2月14日(情人节),在台湾士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任职的我首次出差上海,后派驻福州建厂,从此开始了我至今第二十三年的大陆生活。”
2000年,林奕龙离开供职的钢铁公司,先后在武汉、昆山创业。2006年,已经在昆山打下基础的他应朋友邀请,共赴淮安投资建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淮安淮中轻钢结构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淮安淮中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结束昆山的业务,全心投入淮安公司的经营。“作为一家建筑公司,我一直希望能有自己的工厂,一方面可以拓宽经营渠道,实现生产、建筑、销售等多面化经营,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建筑公司竞争时能够有自己的优势。”他说。
林奕龙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来到淮安时的所见,“深圳路只通到宁连路的位置,万达一带也还是一片民房。”不过,厂址所在的区域距离京沪高速入口不远,拥有运输的便利,淮安发展的潜力和市委市政府的高效服务也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当即在淮安扎下根来。他说,自己作为较早一批到淮安投资的台湾人,十几年来,见证了淮安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要发展,首先是交通的发展,如今,淮安深圳路一直修到南马厂,过去的乡村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几年淮安机场的建设,更是方便了我们的出行。”林奕龙说。他刚来淮安的时候,想要回一趟台湾老家,需要去南京乘飞机。“如果遇到冬天下雪,要提前一天赶到南京住一晚,第二天再飞台湾,现在只要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淮安的机场,直飞台湾。”
生活在淮安 充实而安逸
来到淮安投资建厂后,林奕龙将妻子、儿女也带了过来。无论在哪儿,一家人都要在一起,这是他的生活理念。如今,他的女儿在淮安读完小学、初中后,去了苏州一家国际学校读高中,儿子还在淮安读初中。“孩子现在大了,不喜欢跟我们出门了,小时候我只要周末有空都会带他们出去玩。”林奕龙说。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清江文庙附近的文物市场。“我是那里的常客。”在他看来,文庙文物市场那一间间小店,装潢得古色古香,朱红廊柱,雕花门窗。一进到那里,就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几百年前。地摊则简单多了:一块方形的布,往地上一铺,摆上玉镯、戒指、字画、陶罐、铜器……琳琅满目。林奕龙每次逛文庙,总有一些收获,或是一只大型的陶罐,或是一枚小小的古钱币。他说,对于文物鉴赏,他是外行,到文物市场,纯粹出于兴趣爱好,目的并不是收藏,更不是为了赚钱。因此,他每每兴之所至购买一两件,只图个心情愉快,真假倒在其次。
相对后来淮安投资的台商,林奕龙算得上是个“老淮安”了。作为淮安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简称市台协)常务副会长,他经常向与他有业务往来的台商朋友推介淮安,以自己为例,说服朋友们来淮安考察、投资。有一次,他得知一位朋友有到淮安投资的意向,却无法来淮实地考察,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在繁忙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为其整理了一套投资淮安的相关资料,让对方还未踏上淮安的土地,就感受到了来自这片土地的魅力。
回忆起这些年在淮安创业的经历,林奕龙感慨地说:“如果1997年我没有到大陆来的话,我现在可能是一个等待退休的大企业中高阶主管;如果2006年我没有来淮安的话,可能现在也不会拥有自己的工厂。”他谦虚地表示,也许自己的事业并没有做的非常好,但他已经知足了,现在只希望让公司稳健经营,让员工有好的待遇,也累积自己养老的资本。(姜晴 何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