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伯雅情怀,武进雪小与台湾的渊源

2018-12-05 13:33来源:常州市台办字号:       转发 打印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12月5日讯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是共和国第二次革命。处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个经典的历史时段,作为基层教育人,感受着祖国的强盛,我们深知幸福来之不易。 

  成人多年终于回到了生活多年的母校带着教师的身份回归,愿以热血青春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行走在校园中,一草一景都积淀着历史风韵。雪堰中心小学始建于1901年,原名雪堰桥三等小学堂,后迁于镇上改名为道南小学,解放后更名为雪堰中心小学。学校发展至今,已迈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拥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是武进区建校最早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学校创始人吴稚晖先生曾留下“勤朴”的校训,并用“良工有道,大化其南”八字教诲老师要用有效的方法感化学生。每一任校长传承着道南的“勤朴”校训,学校不断发展,开拓创新。 

  这个百年老校里每一层阶梯、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处雕塑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伯超乡村少年宫、吴伯超艺术大楼、吴伯超肖像,吴伯超这一个名字不断在雪小校园中响起,展示着这个名字与百年雪小的深厚渊源。 

  吴伯超先生1903年8月23日生于武进雪堰镇,雪堰中心小学(原道南小学)是他上小学时的母校,他在校时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智慧聪颖,品学兼优,为以后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于1926年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毕业。生于战乱时代的吴伯超先生,凭着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进取热情,在充满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刻苦钻研,不懈奋斗,在音乐的殿堂里不断超越,终于成为一名集演奏、指挥、作曲等各项才能于一身的音乐界才子。1949年1月27日,时任音乐院院长的他,在为学校幼年班选择校址赴台湾途中,乘坐的太平轮沉没,不幸遇难。 

  作为雪堰中心小学的一位毕业生,吴老艺术精神传承下,走上了艺术教育之路12年来,不断将吴老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艺术教育追求在基层农村教育中发展开来。作为艺体特色学校,每一个雪小人,都谨遵校训谨守言行、传承经典一批又一批具备基础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学生从这里踏上更高的艺术追求之路 

  2000年以来,在各界贤达人士的帮助下,雪小兴建并启用了吴伯超艺术大楼,并不断完善伯超乡村少年宫项目,将基础艺术教育带进农村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从此,雪小迈进了艺体教育的康庄大道,雪小学子在各级各类的艺术大赛中崭露头角。为了更好地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让他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心中,我们在校园中为吴伯超先生制作了纪念铜像,学习他崇高赤诚的爱国情操,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尽心尽责的敬业精神,不图虚名的务实作风,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乐于奉献的崇高境界和勇于创新、敢于攀登的雄心与气魄。 

  爱在不断传承、不断延续中激荡起新的篇章。在吴伯超心系家乡教育的情怀感召下,吴伯超先生之女吴漪曼从遥远的台湾回到雪堰,将这份爱送到雪小,建立了伯雅教育奖励基金。 

  吴漪曼女士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酷爱音乐,走上了音乐发展之路。她长期在台湾师范大学任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为台湾的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她身在台湾,一直心系家乡,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平时勤俭节约,生活简朴,却把多年积攒的47000元工薪捐赠给雪堰中心小学购置图书。2011年10月至今,她多次为学校捐款,共计人民币20牵头社会贤达人士建立了伯雅教育奖励基金,每年用基金利息帮助学校的贫困学生和奖励学校的优秀师生,以激励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伯雅教育奖励基金缘分,从开始德育少先队工作以后,不断变得深厚起来。全校2000名师生,外来务工子女占了近一半,有一些孩子受限于经济困难家庭现状无法支撑学习支出。每到暑期,基金会的老师们就变得很忙碌,一个个困难家庭的走访,一次次暖心的探访慰问,不申报实地看的工作制度提升了很多的资助效率。在新学年都能开心得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是很多贫困孩子最幸福的事,也是每一个基金会工作人员最幸福的事。 

  当然,伯雅教育奖励基金不止于贫困学生的帮扶,更在于对学兼优和师德高尚的师生的奖励勤朴校园之星的表彰已经延续了九届,师德模范也已经评选了七,最受欢迎老师、最受欢迎班主任镇优秀教师岗位之星……基金会对每一个获奖的师生都提供了来自精神和物质多方面的奖励。鼓励的成长是快速的被认可的工作是高效的,每一个益于伯雅教育奖励基金师生都在自己的角色中成长和突破。 

  吴伯超先生的精神和吴漪曼女士慷慨义举将会永远铭记在我们雪堰中心小学每一位师生的心中,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会在一代又一代师生中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作者: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秦晓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