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常州梳篦

2013-12-17 14:15来源:江苏非物质文化网字号:       转发 打印

    梳篦是常州地区具有古老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

  梳篦是两种器物,即木梳和梳篦。常州梳篦制作工艺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73年,常州东郊古墓中出土了一把高背半圆形漆雕菊花图案木梳,经考证是东晋末期(公元420年)的产物。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柏马山战国时期楚墓中,亦发掘到一把木梳,梳背上标有“延陵西门”的字样。延陵是常州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古名。且当时延陵“西门”花市街(后改为篦箕巷)聚集着专事制作、出售梳篦的作坊和商店。专家考证、确认此梳为古代常州所制的物件。据有关外贸资料记载,早在元代(公元1277年),我国通过海运和陆路向亚非、欧洲出口商品中就有常州梳篦,可见常州梳篦制作和远销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地方文献和志书记载,常州梳篦制作工艺及至明清朝代,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制作艺人和规模也超过历代。清乾隆年间的《常州赋》则载:“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当时,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生产,且都是世代相传。因而西门有“篦箕巷”,南门有“木梳街”作为地名。清光绪年间始,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到常州定制一批精品梳篦,作为御用品,送进京城宫廷,故常州梳篦一直享有“宫梳名篦”之誉。

    常州梳篦之所以驰名中外,在于选料精细,工艺精湛,制作精良,功能独特。篦箕从原料到成品,共须经过72道半工序。木梳制作须经过28道工序方可完成。木梳的原料主要是黄杨、山梨等树木,制黄杨精品工艺梳,须选用300年以上树龄的黄杨木。其特点齿尖圆滑,去污不吃发。要制作高档梳篦,则还须运用“雕、描、刻、烫、嵌”五种工艺和技艺。雕花,即是在梳背上浅雕花鸟、鱼虫、人物等图案。描花,在骨梁和梳背上,用笔彩绘出多种戏曲人物和花草图纹。刻花,用特制刀刻出各式艺术字及梅兰竹菊图形;烫花,用电笔,掌握一定温度,烫烙出人物、花虫、山水等图案;嵌式,即在木梳背上嵌珠,在篦梁上嵌银,在黄杨梳上嵌象牙,再刻花,外观典雅别致,令人爱不释手。随着岁月的更迭,常州梳篦已由原始的第一代,发展为今天的第五代、第六代的三大系列、700多种款式。精品篦箕古朴典雅,月亮梳、蝴蝶梳、竹节梳人见人爱;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系列工艺观赏梳赏心悦目;双龙戏珠、戏剧脸谱旅游纪念梳雅致、精巧。常州梳篦是集雕刻、彩绘、烫制、画面而汇聚戏曲人物形象、民间传说、自然形态于一身的艺术品,同时,它又是具有保健功能的实用生活品。其独特的工艺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千奇百趣的外观画面,受到中外朋友的喜爱与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