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秦淮灯会

2013-01-22 08:48来源: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字号:       转发 打印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秦淮灯会是南京地区的大众民俗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秦淮灯会源远流长。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作为都城的南京就开始举办民间元宵灯会,出现过“灯火满市井”的壮观场景。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就逐渐开始享有“秦淮灯火(彩)甲天下”之美誉。尽管历史上由于时局动荡等原因,秦淮灯会几经起伏,但它作为历代南京民众难以割舍的传统习俗,最终还是延续到了当代。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夫子庙以及笪桥、评事街、上新河等一些繁华地区。20 世纪后则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目前已经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以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琶路一带。 

    基本内容及特征
秦淮灯会是大型民俗文化活动。秦淮灯会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秦淮灯彩的展示。秦淮灯彩的制作,集中国传统的编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手工技艺于一体,体现了扎灯艺人高超的智慧和技能。就其制作材料而言,制作骨架的材料主要有竹子、树木、藤条、麦秆、兽角、金属等;构成灯光源的材料则因历史时期的不同,从用松脂、动植物油、漆、石蜡、煤油等燃料,以竹木、通草、棉芯等为灯芯,发展到利用电光源。其表面透光材料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有各色透光纸、丝帛、画纱、棉布,以及合成绸锻、塑料薄膜、特制玻璃等。其制作工艺已综合了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裱糊、焊接、机械传动、声光音响、电子程控等一系列工艺技巧和制作手段。历史地看,从传统的单体灯如荷花灯、狮子灯、兔子灯、金鱼灯、蛤蟆灯、元宝灯,发展到各种组合灯彩、大型花灯,以及随着时代进步创作出的包括远洋轮船、运载火箭以及反映城市建设、山林景观的各种灯彩,其品类已达四百种以上。除了灯彩的展示,秦淮灯会还把南京地区其他的民间文化艺术门类如南京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兽舞、秧歌、抖嗡、踩高跷等纳入其中。秦淮灯会的参与性和娱乐性很强,每逢灯会期间,观灯的民众人如潮涌,欢声笑语,蔚为壮观。 

    传承谱系及代表人物

    秦淮灯彩的制作技艺以家庭传承为主,经调查,当前已确认的传承家庭主要有:李桂生、顾业亮、武焕文的“李氏灯彩”;陆有文、陆有昌的“陆氏灯彩”;曹真荣的“曹氏灯彩”;成春和、成培君的“成氏灯彩”;王德洪、王忠民的“王氏灯彩”;陈广余、陈颜鸿的“陈氏灯彩”;殷招财、殷献来的“殷氏灯彩”等等。这些灯彩传承者各有看家手艺,各有艺术特长。
 
    主要价值

    秦淮灯会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南京地区的社会生活,印证了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兴衰,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南京地区历史人文的发展具有参照意义。南京灯彩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秦淮灯会的举办提升了秦淮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秦淮区经济的发展,因而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保护情况

    南京市秦淮区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民间调查、收集、整理有关秦淮灯会的材料,编辑出版了《灯彩秦淮》图书,发行了有关灯会的画册、挂历、明信片,拍摄了灯会专题片,并在海内外一百余家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创建了东水艺苑社区民间艺术馆,集中展示灯彩艺术。组织灯彩艺人到英国、德国、美国和港台等地进行交流。1985 年至今,秦淮灯会已连续举办了20届,每年的花灯上市量达 50万盏以上,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的观众总数达到 600 万之多。南京市秦淮区 2000 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灯彩)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