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沪士电子副总经理李明贵

2013-04-17 14:34来源:《台商》杂志字号:       转发 打印

历经风雨 方见彩虹

——沪士电子副总经理李明贵

    从2002年最初的股份制改革,直到2010年8月份在深交所成功挂牌,八年时间四次冲击大陆资本市场,两次夭折一次失败,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沪士电子)的上市之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作为当年上市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和主要负责人之一,沪士电子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李明贵,对这段艰辛的历程是最有发言权的。
  
  两次夭折  计画没有变化快
  
  “上市的想法我们很早就有了,因此很早我们就开始为上市做准备。” 沪士电子是昆山最早的台商投资企业之一,1992年由台湾楠梓电子投资1800万美元设立,也创造了当时昆山最大的台商投资项目。1995年,沪士电子在投产后第二年就实现了盈利,之后每年赚来的钱都用于增资扩股,2002年时沪电的净资产达到6亿1200万(人民币,下同),公司开始实施股份制,一年后,2003年终于取得了股份制的执照。李明贵坦言,“在当时大陆的台资企业实施股份制的企业少之又少,我们的申请能够这么快申请下来也是非常幸运的。”
  
  早早地实现了盈利,又顺利地拿下股份制的执照,似乎一切都在按照企业的意愿走,上市之路也在步步逼近。但四个月后,这种好运戛然而止。在完成股改后,沪士电子最先瞄准的是B股市场,没想到计画赶不上变化快,在准备了四个月后,市场政策突然发生变化,证监会有令:“B股停止扩容,不再发行新股。”但麻烦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B股遭遇闭门羹后,李明贵他们并没有气馁,又开始重新准备,启动A股上市,但没想到这次偏偏又碰上了股改。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对价并轨的改革思路,并启动了这场处于新兴尚未转轨时期的大陆股市所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但是这一系列的改革并没有立即扭转股市的頽势,股市依旧很低迷。2005年秋,上证指数更是跌破千点,998,跌幅之大,闻所未见,很多IPO都停了。沪士电子的上市之路被迫再次搁浅。
  
  第一次上会惨遭失败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低迷后,2006年股市否极泰来,开始一路上涨,到2007年,股市可以算是极尽繁华,沪指最高涨幅达到130%。沪士电子也想趁着这一波行情,加紧了上市的步伐。2006年,李明贵接到证监会的通知,拿回之前上报的材料,重新报。修改、修改、再修改、再申报,李明贵不知自己已经多少次出入证监会的大门,一年之后,2007年他们终于迎来了上会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幸运之门依旧未向他们打开。同业竞争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问题。虽然在实际业务和产品定位上,沪士电子已经与母公司楠梓电子做了市场区隔,从移动手持电路板转向主要生产大型设备印刷电路板。“但是由于一些限制条件,沪士电子在2007年的招股书中募投资金项目一栏,写的仍旧是移动手持类印刷电路板,与母公司的业务存在重迭。”尽管事前沪士电子团队和中介也探讨过这一问题,但当时“感觉问题不大”,也就没有特别加以重视。但恰恰是这一疏忽,造成了招股书中不应有的瑕疵,最终成为上市落败的绊脚石。“7个发审委员得到5票即可通过,我们是4票,一票之差落败,很可惜!”
  
  李明贵分析,除此之外,紧张也是一大障碍。虽然已经无数次进出证监会的大门,但是那一次他和董事长吴礼淦还是很紧张。“45分钟的时间要回答很多问题,一个问题往往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在发现董事长吴礼淦的第一个问题还没答完,已经用掉了20分钟时,他就开始紧张了。”李明贵回忆道,虽然发审委员问的很多问题,辅导团队之前也都指出来了,在模拟演练中也早已练习过,但是对这种“穷追猛打”式的追问还是准备不足,感觉自己回答的并不是很顺利。这次上会最终也没能通过。

沪士电子上市

    破釜沉舟 重新来过
  
  再次失败后,李明贵和他的团队做了深刻总结。“首先,企业当时的业绩也不是很好,每股利润才只有2毛钱;其次各方面的经验也不足,当时聘用了知名的大券商,但显然大券商对我们并不是很重视,派来一个没有经验的保荐人,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也不是很积极,加之沟通不足,致使最重要的同业竞争问题没有解决好。”
  
  找准问题后,开始有的放矢地解决。为使沪士电子二度上市过关,吴礼淦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从楠梓电子彻底退出。2008年6月开始,吴礼淦家族成员陆续辞去在楠梓电子及下属企业的任职。自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27日,吴礼淦家族成员及其控制的高旗农牧,通过二级市场全部出售其持有的楠梓电子股份(占总股本的5.8%),且不在楠梓电子及其控制企业担任任何职务。至此,吴礼淦家族从创办逾30年的楠梓电子全身而退,同时楠梓电子也释出沪士电子18%股份,从之前的55%变成37%;而吴礼淦家族持股40%,成为沪士电子的第一大控股股东。至此,沪士电子控股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股份结构更为清晰。(见图)
  
  鉴于上次的教训,再次上市沪士电子选择了深圳中小企业板,重新选择一家规模不大但经验丰富的券商,辅导团队都是有IPO成功经验的资深人士。李明贵介绍,企业的业绩也在逐步向好,在申报之前已经达到每股利润5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009年沪士电子重新上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两次夭折一次失败后,2010年4月沪士电子最终顺利过会。
  
  因祸得福 收获不断
  
  “这次上市不仅很顺利,结果也是惊喜连连。募集资金12.8亿,沪士电子创下当时台商上市募集资金的最大规模。”用李明贵的话说,“捡了个大便宜,上市虽然晚了3年,但是我们多募集了8亿多。2007年第一次上市时,我们当时打算发2亿股,按照当时的市盈率20倍,也只能拿到4亿左右;2010年的时候,市盈率放开了,我们只发了8000万股就募集到12.8个亿。”不仅如此,第二次上市时,正好昆山市政府出台了上市奖励措施,1000万的奖励沪士电子又收入囊中。
  
  李明贵笑称,上市成功后压力一下子释放了,“胖了15斤”。如今看来,当初的焦虑、痛苦和坚持、不放弃都是值得的。
  
  上市之后的沪士电子,不仅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人才吸引也更有优势。稳定的管理层机构、一线熟练的操作技工,保证了沪士电子在印刷电路板行业的技术优势。据李明贵介绍,沪士电子6000多名员工中,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员工已经在公司服务10年以上。“正是这些熟练的一线技工,使得沪士电子的印刷电路板能做到52层。”当然,沪士电子对员工也毫不吝啬,据李明贵说,新批的湖北黄石厂占地1000多亩,按照规划300亩用作工厂,剩下700多亩盖员工福利房。

沪士电子车间一隅

    近年来,受惠于云端产业的蓬勃发展,沪士电子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在沪士电子的市场布局中,外销占了65%,内销占据35%,今后内销的份额还将逐步扩大。李明贵说,如果没有当初早早决定转型,沪士电子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切入大陆内销市场,并以明显的技术优势成为大陆知名企业华为、中兴的主要供应商,并顺利打入全球服务器、网路通讯、工业领域等超高层PCB市场。
  
  对于想要上市的台商,李明贵只有一句建议,“认准了就要做,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因为当你收获的时候,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认准了就要做,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因为当你收获的时候,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