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台籍牵犬师朱志国:扬州圆了我的梦

2017-09-05 09:15来源:扬州市台办字号:       转发 打印

  江苏省台办政府网站9月5日讯 台籍牵犬师朱志国2009年来到扬州创业,在仪征市大仪镇高田村创办了扬州左手犬舍学校,在他眼里,扬州四季分明景色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与台北十分相似,是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里实现了毕生的梦想,这让他内心对扬州充满感激。 

  创业维艰 

  今年50岁的朱志国台湾台北,是全球资深牵犬师。他生性爱狗,从6岁起便开始养狗,13岁开始参加牵犬比赛。1991年,刚服完兵役的他便自己创业创办训犬学校,开启了伴他一生的养狗和牵犬事业。“这注定是我一生的事业,它比我的生命还要重要。因为热爱,所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会竭力坚持,勇往直前。 

  创业伊始,朱志国面临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头两年纯粹就是烧钱,每年都要亏好多,不过这不是最重要的,经验、技术和意识的欠缺比缺钱更可怕,更让我寝食难安。”于是,他开启了“深度学习”模式,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先后赴德国、日本、澳洲等地拜师学艺,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综合养狗、牵犬的经验,终于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东西”,完成了自己事业的“最后一块拼图”。 

  经过两年多的卧薪尝胆、砥砺发展,朱志国在事业上迎来了重大突破,“在1993年的时候,我的店在连亏两年多后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盈利,同时我在牵犬比赛中也逐渐打出了名气。从这一年开始的10年,朱志国养狗的名气在台湾地区的业界可谓家喻户晓,牵犬的技术也是登峰造极,无人望其项背,“从1993到2002年,我是打遍台湾无敌手,几乎实现了对各种牵犬大赛冠军的垄断和横扫,渐渐产生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有点找不着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了心生退意。” 

  转战大陆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失去目标,丧失斗志,对我而言比死亡更可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2003年,朱志国做了一个对他而言改变其一生的决定——来大陆发展。“只有到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站上一个更高的舞台,才会觉得自己很渺小,才会激发出我更加强大的能量。” 

  于是朱志国在“非典”肆虐的日子抛妻离子只身一人来大陆,彼时,他大儿子刚过10岁,小儿子年仅6岁。“他们小时候可能会对我的决定不解,也可能会埋怨我这个父亲陪伴他们的时间,但我相信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理解我的想法和做法。对事业的爱和执着,对梦想的不懈追求值得理解和尊重。 

  朱志国在大陆的第一站是浙江杭州,一年后又到了上海,2005年到了武汉,2007年又来到镇江。“当时,牵犬业在大陆不发达,很小众,玩的人不多,一年只有10场左右的比赛,我因为场地的原因不得不频繁更换地方。除了比赛,很多时候我都在为寻找养狗场地的事情发愁,‘不是在找场地就是在找场地的路上’是我当时常有的状态。 

  情定扬州 

  在大陆辗转多地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志国与扬州结缘、相识,进而开启了一段美好的姻缘。2009年10月是我第一次来扬州,山隐隐、水迢迢,秋高气爽,让我对扬州一见钟情,不可自拔地爱上了。” 

  当时,朱志国经过6年的打拼,在牵犬界已享有盛名,在大陆各级别的牵犬比赛中拿了许多冠军,可谓是拿冠军拿到手软养犬、训犬、牵犬在大陆也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大陆牵犬比赛的频次也最初的一年数十场发展到一年几百场。事业蒸蒸日上的朱志国急需扩大训犬场的规模,镇江3亩的场地已不适应发展的需求。于是,朱建国开始马不停蹄地寻找合适的办学场所,当时备选地有扬州、合肥、上海嘉定三处。 

  扬州的场地是一个学生向朱志国推荐的,经过实地考察和综合比较,朱志国最终决定将基地放在扬州,地点在仪征市大仪镇高田村,租用原双塘中学的旧校舍开办左手犬舍学校。“我之所以选择扬州主要有以下个原因:一是从比赛时的出行距离考虑,扬州比较适中,有动车有机场,交通比较便利;二是我扬州的学生比较多,学校办在这里方便更好对他们进行教学指导;三是扬州城市更加包容,养狗爱狗的宠友比较多,牵犬运动接受度高,有利于推广我的事业;四是扬州的气候饮食与台北比较接近,在生活上实现了无缝对接。朱志国表示。 

  夫唱妇随 

  也就是在扬州创办左手犬舍学校的2009年,比朱志国小四岁的妻子方金晶被丈夫对牵犬事业的热忱所感动,夫唱妇随、义无反顾地从台湾来到扬州,全身心地辅助丈夫的事业 

  两人相识于1991年,从台东到台北打工的方金晶在朋友的一次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结婚后的方金晶对丈夫的工作和事业虽然不理解,但并不反对,真正让她对丈夫牵犬事业的看法产生翻天覆地改变的是亲眼目睹丈夫的一场比赛那是2007年在武汉举办的一次牵犬比赛,有400多条犬参赛,我丈夫经过多轮比拼,战胜各路好手,获得了全场总冠军。他在比赛的时候,观战的宠友们都情绪高昂,都对我丈夫的牵犬技术赞不绝口。”方金晶回忆道,“当晚十一点钟,比赛结束后,有许多犬迷蜂拥到我丈夫跟前与他合影留恋,或是虔诚地请教训犬牵犬的问题。那时候,我感觉他就像电影明星一样光彩夺目让我一瞬间仿佛明白了丈夫所做工作的伟大意义 

  那场比赛后,方金晶便下定决心要跟着丈夫,全力支持他的事业,并于2009年和丈夫一起创办左手犬舍学校。 

  目前左手犬舍学校养有别人寄养的犬只近60只,其中成年狗30多只,小狗20多只,以法国斗牛为主。“我和妻子一来负责打理、训练这些犬只,让它们达到更高的健康程度和训练水平;二来带领自己训练的犬只参加各种各样的犬展,力争为他的客户取得好成绩。”朱志国介绍说,牵犬师是个非常辛苦的职业,除了参赛,每天收拾狗便,照顾狗吃喝,美容,训练,样样也少不了。我们每天早晨四点半钟起床,几乎要忙到夜里十二点,平均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左右”作为牵犬师还必须仔细阅读各个养犬俱乐部的赛事安排,根据赛事规模、赛场距离、犬只状态和裁判类型等因素,认真制订赛程计划,并报知犬主,确认后开始实施,可以说,很多牵犬师一年中有200多天都在犬展中度过。“比赛的意义在于展示你的成果,所以即便奔波劳累,对牵犬师而言也是值得的。从2003年以来,我几乎拿遍了所有犬展的冠军,这就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和奖赏。 

  桃李芬芳 

  近年来,带犬参频率大大减少的朱志国将事业的重心放在了宠物美容的教学上。许多宠友和爱狗人士慕名而来,专程向他学习宠物美容,他在扬州的左手犬舍学校一时间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今年55岁的杨纪英是镇江京口人士,她43岁时就跟着朱志国学习养狗、宠物美容和牵犬,一学就是12。“我是2005年在南京比赛时认识朱老师的,当时我带着自己养的一条阿富汗狗参展,在第一天的比赛中输了。”第二天,朱志国帮她的“阿富汗”做了半边美容,结果这条犬打败了之前战胜它的那条犬,拿到了全场总冠军。对朱志国崇拜地五体投地的杨纪英便投入他的门下,成为他在大陆带的第一个学生,也是跟他时间最长的学生。 

  目前,在左手犬舍学校跟班学习的学生有人。2009年至今,先后有五、六十名学生到朱志国的学校学习养狗和宠物美容技术其中,扬州的学生占到了近乎一半,扬州市区60%的宠物店都有来自朱志国门下的“高徒”学生们认为朱志国不仅在技术上教她们如何养狗、训狗、美容和牵犬,而且他对狗的态度、对狗的感情真诚,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它们。他的专业、敬业和负责的态度是学生们最该学习的。 

  朱志国与村委会的租地合同还有两年就到期了,眼下的他正在多方协调,希望能尽快续签一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约。“养犬牵犬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爱狗是我血液里的基因。起初它是我的一份工作,一个谋生的职业,然后它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现在它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朱志国表示自己很高兴成为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我希望在仪征的学校能够长久地办下去,为扬州及大陆培养更多的宠物美容师及牵犬。我热爱牵犬师这一职业,热爱和狗狗相处和生活,将全部精力和心思都花在上面,力争做到精益求精我想这就是所谓工匠精神这会是我一生的事业和爱好,是我至死不渝的兴趣和梦想(仪征市台办 陈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