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扬州东关街

2013-01-04 09:13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转发 打印

盐商文化最精华的一笔

    扬州东关街已经冷清了快一个世纪,如今终于拂去旧尘,露出了千余年来扬州成长史中最清晰的肌理。 

    东关街的尽头是古运河,这条千米长街在若干个世纪中一直是凝视繁华运河的窗口。因为运河,扬州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漕运和盐运中心,遥远的岁月里,从运河登临扬州的一个个身影,第一个驻足的地方就是东关街。 

    在东关街,如果你一直走,目之所及是永远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不过,如果你像我一样推开街边的一扇门,尤其还碰巧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比如扬州文史专家晏炳森,他就会带着你叩开东关街的历史大门。 

    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1817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如今依然精神。但说到底东关街最大的特色是盐文化,这里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扬州城盐商文化最精华的一笔。这里有衙门两淮盐运使司,这个被称为“活财神”的机关代表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两淮盐商;有分别操着秦语、晋语和徽语的盐商巨子,在这里经营盐业,迎送天子,大建山陕会馆与徽歙园林:个园、汪氏小苑、逸圃、华氏园、壶园……朱门华屋,鳞次栉比,各有各的巧妙和玲珑;扬州盐商素来风雅,因此名人雅士、清客伶人的遗迹多不胜数。譬如被乾隆誉为清四大藏书家的马氏兄弟的街南书屋,以文结交天下雅士,雅集诗会之日,“园中设诗案,置笔墨端砚,水注笺纸,果盒茶食,并公布诗韵限制。诗人作诗后,即发刻,但三日内自觉不妥者可修改,三日后则印刷遍送城中,诗成后可用餐听曲”。 

    个园是东关街最著名的奇珍。大盐商黄至筠不仅建了个园,他还是儒商,和两个儿子都是画家,二儿子还是清代的辑佚大家(把散失的古书收集起来,加以考证、注释,编辑成书)。他家还养了个200多人的剧团。黄家的故事,件件听来令人咋舌。据扬州文化名人韦明铧先生考证,个园里的假山,曾经有用白银浇铸,每座重千斤,因无人能偷去,故称“没奈何”;主人吃的蛋炒饭,饭粒颗颗完整,蛋黄均匀包裹米粒,称“金裹银”,庖人叫价每份五十两纹银。据说为了吃到新鲜的黄山竹笋,黄家专门制作了一种炊具,形如担子,两端各置锅炉,事先派专人到黄山,掘笋切肉,置于闷钵,下面燃烧炭基,由夫役担于肩上,快步如飞,从黄山到扬州,沿途十里一换,等到扬州,笋肉已熟。如此显贵的黄家,后来竟有一个孙子冻死在扬州旧城二巷土地庙中,实在令人唏嘘。 

    东关街一直是一条充满生气的老街。虽然一个世纪前盐商集体消隐,但扬州人的传统生活却一直延续。在这条街上,香粉、鞋帽、麻油、五金、作坊、当铺一应俱全,面馆、茶馆、戏园、澡堂,麦芽糖、臭豆腐、芝麻糕、猪肉肠随处可见,现在你依然能在这里找到这些鲜活的市井生活元素。 

    氤氲着运河水汽,东关街过尽了繁华喧闹的前世。如今,这些生活早已远去,青砖汉瓦深宅仄巷里,你一定要慢慢走,慢慢看,因为每扇门里都有一本书。(汪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