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到王三毛的家中,记者便被眼前五彩斑斓、晶莹剔透的一件件琉璃作品所吸引,五彩斑斓的琉璃台灯、简约时尚的琉璃装饰画、精美的琉璃摆件和果盘……宛若走进一个小型的琉璃艺术品展览馆,而这些曼妙的琉璃作品,都出自王三毛的一双巧手。
王三毛,昆山琉璃坊装饰制品有限公司的当家人,作为最早来昆山投资的一批台商,1992年他便来昆投资设厂。王三毛告诉记者,虽然来自台湾,但实际上他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早年在上海开玻璃厂,在他只有三四岁的时候,父亲和朋友带着资金、设备远赴台湾,创办台湾的第一家玻璃厂,他们全家也从此定居台湾。“当时工厂主要做的都是一些民生用品,如热水瓶、药水瓶、明星花露水瓶等,在耳濡目染中,我也最终走上了这一行,从此和玻璃结下不解之缘。”王三毛说。
1987年,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通道,王三毛带着父亲的叮嘱和期望,带着对祖国大陆的向往,第一次来到自己的出生地上海。此后每年,王三毛都会来大陆一两次,一是考察大陆投资商机,二是游历大好河山。在辗转考察了国内很多城市后,最后王三毛把目光投向昆山。“和当初很多台商一样,昆山的政策优势、领导重视、部门服务让人动心,也让我们充满信心。20多年过去了,也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王三毛说。
工厂从台湾迁回大陆,岁月变迁中,原来的工厂已发生很多变化。王三毛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工厂为顺应市场的需要,开始渐渐从民生玻璃制品向琉璃制品转型,而到昆山设厂的时候,已经专攻琉璃了。
琉璃,是玻璃的古称,中国五大名器之首,即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最早出现于5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中国琉璃艺术可追溯至商周时期,而琉璃工艺也在代代传承中不断精进。由于琉璃工艺上的严苛,王三毛的琉璃坊至今还保持着手工制作的传统,因此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
以往,王三毛的琉璃作品以外销为主,而今,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琉璃作品也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一盏琉璃台灯,就能给一个客厅带来流光溢彩的光影效果,一件琉璃摆饰就能让一个房间散发艺术气息,琉璃晶莹剔透,变幻魅力,透过光线和姿态,便能给人欢愉的联想,这就是琉璃的魅力。”王三毛说,在他的眼里,琉璃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件艺术品。
如今,很多人会慕名来到琉璃坊,请王三毛为其定制琉璃产品。虽然已年近古稀,但王三毛还是亲力亲为,每当将一件作品交到客户手中,在客户眼中看到满意、惊叹时,是王三毛最为开心的事情。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在巴城镇成立一个琉璃工作室,把昆山的旅游文化和琉璃文化结合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琉璃,传递东方的艺术之美。”王三毛如是说。 (张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