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杨禹。
“这是我第二次来淮安参加台商论坛,时隔一年,我感受到台商论坛不仅形成了品牌,还有着自己的宽度和厚度。”昨日,央视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杨禹如此评价本届论坛的新气象。他说,台商论坛可以让更多老百姓看到淮台合作带来的好处,这个好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有利于双方增加互信。
“从台湾经济过去二十年发展历程来看,台商最习惯的是在快速发展的环境中生存。台商与欧美相区别的特点就是它对成长性的期待更高。”杨禹说,台商论坛使台商更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凸显了台商这个共同的文化符号。同时,它也释放出大陆对台商在政策与文化层面上的信号,这正符合了台商的投资需要,是一个双方共赢的过程。
杨禹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淮安作为台资集聚高地的后起之秀,后发的成长性优势是巨大的。要想更好地吸引台商来淮投资,除了减少行政审批手续、提供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外,还应该让台商分享改革带来的红利,营造一个更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投资环境。“不是投资量越大的台商就越好,而应该更多地考虑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抓住产业本身的规律来吸引台商投资。”他强调说。
既要有服务外向型经济的产业,也要有服务内向型经济的产业,逐步实现台商投资环境的升级优化。随着淮安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自然吸引原来不愿意来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市场、物流等都会向这个地方集中。在未来五年到十年间,淮安的变化将会是惊人的。内需会不断扩大,强大的内需市场更能吸引台商到淮安来。
“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发展潜力巨大,招商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很多,淮安作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同样十分巨大。富士康、台玻等知名台资企业先后进驻,说明淮安的投资环境很优越。而大型台湾企业的进驻,自然会带动大量台湾中小企业跟着产业链的足迹来到淮安发展。”在谈到下一步台商在淮安发展还有哪些建议时,杨禹说,当我们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台商来投资的同时,构建一个严格的监管服务体系也是重要保证。